6月26日,外媒Businessline报道,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 (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 去世,享年100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时距离其101岁的生日,只差1个月。
他是锂电池之父,发明了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
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19年已经97岁的他,打破了诺贝尔奖得主最高年龄记录。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最左古迪纳夫
来源:Nobel Media.
他还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和西班牙*学会的院士成员。
正因他的努力,锂电池才会迅速走向市场,也促成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足够好”先生
回顾古迪纳夫的一生,堪称传奇。
因为名字是Goodenough(直译:足够好),古迪纳夫也被网友称为“足够好”先生。
“足够好”先生出生于1922年,21岁考上耶鲁,刚开始学文,但由于从小患有阅读障碍,后面改学物理学,中途还学过一段时间哲学,毕业时获得数学学士。
二战后,他又考上了芝大物理系研究生,他选择了Zener(美国著名应用物理学教授)当导师,Zener的开场白是,“现在你有两个问题。*个问题是找到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把它解决掉。祝好运。”于是他选了凝聚态材料。
30岁时,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他的*个项目是开发SAGE防空计算机的内存核心,这是第 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后来由于预算被砍,54岁的他跳槽,重新找了份工作。
1976年,他成为牛津大学的教授和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足够好”先生开始真正钻研电池,让他在54岁的年纪,开始了一项改变世界的研究。
“锂电池之父”诞生
1979年,古迪纳夫和合作者开发了一种电池,在氧化钴层之间有一个锂离子阴极。该电池的电位为4伏,而其它电池的电位仅为2.5伏。
早期的锂电池用金属锂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因为早前锂电池都是一开始设计的就是满电状态,也就是说正极材料不含锂,负极必须含锂。电池生产出来就是“满电”,也就是现在的一次性锂电池。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古迪纳夫与日本学者水岛公一等人,突破性发明了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质钴酸锂(LiCoO2),这样一来,电池生产出来是“没有电”的状态,需要先充了才能用。
新电池不但从根本原理上解决了锂金属的致命问题,还不再需要条件苛刻的负极材料制造环境。
正是这个转变,让锂电池开始真正走向大众市场。
1991年,索尼采用古迪纳夫理论,制作出了世界上*款商用锂电池。
从此,手机、照相机、手持摄像机乃至电动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陆续进入便携式新能源电池的时代。
今天的锂离子电池至少价值350亿美元,但古迪纳夫没有拿到一分钱。他本人对此表示,“反正我做这个的时候也不知道会这么值钱,我只知道这是件我应该做的事情。”
2017年,当时94岁的古迪纳夫,又打造出“全固态”(all-solid-state)概念的锂电池。
在学术界,古迪纳夫可以说是泰斗级存在,他的门生遍布全球,国内不少学者都是他的弟子。
2018年,古迪纳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还想解决汽车的问题,想让汽车尾气从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这一天。”
如今电动车渗透率越来越大,已经有了取代燃油车的趋势,这应该也是“足够好”先生乐意看到的。
电化学里程碑式大师,就此别过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