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栏目首页 > 计划 > 正文
穿城而过的幸福:地下“老铁”给兰州带来了什么
2023-08-17 06:07:09来源: 凤凰网

2019年6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这是兰州第一条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我国首条下穿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


(资料图片)

2023年6月29日,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并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市民服务。

2023年7月14日21时52分,赵英杰进入兰州轨道交通东方红广场站,成为兰州轨道交通当日的第40万名乘客,兰州轨道交通线路线网日客流量再创新高。

2023年8月8日,市自然资源局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新一轮线网规划》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3、4、7号线规划赫然在列。

以上时间节点,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兰州拥有“两山夹一河”的独特地形,使之成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而轨道交通1、2号线的规划和建设,符合兰州的发展需要和市民的出行需求。轨道交通3、4、7号线的规划,是兰州跳出“河谷”发展、重振兰州雄风的重要举措。最最重要的是,让兰州人拥有一份穿城而过的幸福……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捷、准时、大运能、绿色环保等突出特点,被各级政府和市民所关注。同时,由于轨道交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通常轨道交通站点周围除大商圈外,也成为银行、药店、便利店等必争的黄金宝地。诚然,轨道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大动脉,它不仅代表着速度,方便人们的出行,更是从人流和高效两个层面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为地方商业带来更多的商机,甚至成为建立起城市新中心的基础和关键。

以西站商圈为例,老兰州人都知道,以往的西站商圈,人群的汇集地主要是西太华商厦、黄金大厦以及建兰路商业步行街,这里的人群相对密集,但是消费方式,以及基础设施较为滞后。自从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兰州中心、兰州中天健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运后,西站商圈的现状被颠覆式改变。高端购物消费商场、高档酒店和写字楼、LOFT公寓代替了以往的百货大楼,一家挨一家的品牌门店成为人们消费的主阵地。与此同时,兰州的核心板块之间实现了串联和贯通,跨城消费越来越多出现在各大都市圈,加速催生地铁沿线商业带的发展,城市生活、商业、娱乐也由此发展出新模式。

交通上的便利,无疑会带动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业内专家坦言,轨道交通建成后,将引导并支撑城市合理布局,使城市更高效、更美丽;能解决城市堵车问题,提升整个城市效率;吸引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减少驾驶机动车出行次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有限土地资源,减少人们的道路占有度;提高沿线土地价值,有利于合理密集的城市布局。还带动一批产业发展,长期拉动企业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美化城市形象。轨道交通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美化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城市以外人群来置业、旅游、居住、购物、娱乐,从而繁荣城市经济和文化。轨道交通为城市插上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翅膀,这笔无形资产确实难以估算。

年轻的兰州轨交,还在努力不断织密地铁线网,方便市民出行,也提高通勤效率。还不断提高服务,在细节之处体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让乘客感受更多城市关爱。今年7月以来,随着兰州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兰州轨道交通成为来兰旅客抵达兰州后的重要交通出行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给来兰、返兰及外出旅客提供更好地乘车体验和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导向指引标识完善、客运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持续提升服务品质。还有,2号线的“小心机”,“一站一景”展现“雅韵河都”浪漫风。车站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都市人的“打卡”需求,有国潮风的兰州地标、兰州美食文化墙、文化板,让更多在兰州工作、生活、旅游的人们感受到塞上雅韵的浪漫气质,从而让更多游客认识兰州、爱上兰州、选择兰州。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是个长期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既需要保持久久为功的坚持,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最新技术,进行评估和提高。通过不断吸纳新技术和新理念,优化完善轨道交通布局,持续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共生,实现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洁

(兰州日报)

相关新闻:攻坚克难 双线并行强省会

西关十字绿韵广场

运行中的轨道列车

工人师傅在检修

建设施工检修

轨道列车

2014年3月28日,随着穿越主城四区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兰州市乃至甘肃省城建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重大民生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期间,工程先后顺利完成国内首次4穿黄河盾构施工,成功攻克红砂岩地质稳定性差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经过5年的艰难建设,2019年6月23日,2600多万陇原儿女殷殷期盼的“地铁梦”终得实现。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建成运营后,凭借其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切实改善了兰州市民的出行条件。

时隔4年后的2023年6月29日,经过万名建设者的日夜奋战,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与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十”字网络,开启了兰州轨道交通从单线运营到双线并行的新时代。

攻坚克难解决世界级难题

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初期盾构穿越黄河是地铁给兰州轨道人出的第一道考题,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高水头、高压力是考题的全部已知项。如何作答,是对兰州轨道人的考验。施工现场数十名专业工程师不断比对着水文、地质等勘测资料,为了获得更翔实、更贴切的数据,他们用等比例搭建模型的方式一次次试验、一笔笔记录,期间收集的试验数据足够支撑一个中等规模的隧道施工。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当年11月1日,“金城5号”盾构机缓缓从黄河北岸始发,向着南岸的预定接收位置掘进。10米……100米……500米……经历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后,“金城5号”顺利抵达黄河河道南岸预定位置。首次“穿黄”成功的短暂喜悦过后,水流速度、黄河古河道的大粒径卵石、工作面的持续渗水以及几乎磨平的盾构刀头等难度远超前期勘测数据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还能不能向南岸推进?”这是所有人的疑问,想要继续推进,首先要更换刀头。根据经验,在普通大气压下的更换作业都可以迫使一个大型隧道工程变更设计方案,更不用说在“盾构穿黄”的高气压状态。国外的涵隧专家更是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然而,兰州轨道人没有放弃,将“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边摸索边实践,硬是锻炼出了一支专业的抗高压作业队伍,总结出了一整套适用同类施工的专项方案。80多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地下47米深的穿黄隧道中赞叹:“你们正在创造历史”。没错,兰州轨道人正是凭借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盾构机漏浆失压、击穿河床、河水倒灌、刀盘卡死等巨大风险的处置措施,并改造盾构机以适应黄河上游地层盾构施工。一切准备就绪后,位于黄河北岸的“金城5号”再次启动,这一次,兰州轨道人脸上更多的是从容、坦然和自信,经过700多天的紧张施工,被定义为“世界级难题”的盾构4次穿越黄河施工全部完成。

地铁给兰州轨道人出的第二道考题是在稳定性极差的红砂岩地质层下的深基坑开挖施工。西北地区少有的红砂岩地质层在轨道交通施工中却频繁出现,红砂岩不遇水时坚如岩石,遇水后迅速软化成泥,具有流塑性,严重时甚至引发地表沉降、涌砂涌水,开挖难度非常大,对土建施工非常不利。红砂岩基坑降水属于世界级地质难题,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初对施工难度的预料不足,导致兰州轨道人面对红砂岩地质时被“反复折腾得不轻”。为了彻底解决红砂岩地质层施工难题,市轨道公司紧急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技术团队反复摸索、邀请各方专家现场指导。终于,兰州轨道人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应对红砂岩地质难题的施工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拦、截、堵、排、降”,看似简单的5个字,却凝聚了兰州轨道人的无数汗水与智慧、顽强与坚韧。回首来时路,兰州轨道人用自己的不懈和钻研走出了一条烙有他们独有印记的经验之路。

无缝换乘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

“雁白大桥站是2号线最大的车站,占地2.2万平方米,因为地处雁滩片区的交通枢纽地段,在建设过程中交通导改就进行了13次之多。”作为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者之一的王利军在2号线开通当天格外激动,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他回忆说,由于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位于城市核心区,周边环境复杂,建设条件困难。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先后克服了征地征收、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红砂岩地质等直接影响项目正常推进的诸多难题,整个建设过程中,征地征收97200平米,管线改迁10余种共19254米,绿化迁移910株、迁移面积共20000余平方米。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出行,2号线从2022年8月15日就开始了全线综合联调,今年3月10日前完成了24个联调项目的调试工作。同期,还完成了空载试运行工作,执行了列车运行图9套,空载试运行期间开行了10948列次,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98%,关键指标符合国标要求。

随着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开通试运营,兰州轨道交通不仅初步形成了“十”字网络,也实现了以普通客运列车为主的兰州火车站和以动车为主的兰州西站两座车站之间的地铁无缝衔接。今后,在兰州火车站下车转乘飞机的旅客,无须再“东奔西跑”,只要换乘地铁和动车即可抵达中川国际机场。“两条线路初步形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十字骨干网络,将大大缓解该区域南北向交通压力,有效提升轨道交通整体运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通道。”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号线的开通是该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努力打造兰州轨道交通线网新格局的一块重要拼图。同时,为方便市民乘车,在2号线开通当天,兰州公交集团还围绕轨道交通2号线,同步开通了152路、153路、159路、160路共4条试运行公交线路,并局部优化调整了112路公交线路,全面提升了公交与轨道2号线接驳融合换乘能力,丰富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雁滩地区及碧桂园地区公共交通多样化、便捷化出行方式。

努力提升服务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

“出行无忧、贴心一路”这是兰州轨道人用心喊出的服务口号。为高质量做好运营服务及维修保障工作,近年来,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围绕“运输高效、服务提升”目标,坚持“安全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智能地铁”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为兰州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全年无休、全天候的支撑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给城区带来更大通勤能力,还能更快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兰州轨道交通以强省会行动为目标,在全市城区更新的“大时代”下,正在努力成为城区更新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引擎。近年来,市轨道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抓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学习国内一线发达城市“轨道+互联网+物业”的发展理念,分析国内各城市产业发展态势及我市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好轨道交通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了一条“输血与造血并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同时,市轨道公司通过运用“轨道+物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兰州轨道交通规划实施资源开发项目22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兰州科技创新园、东方红广场站综合整治工程、绿韵广场、奥体中心、迎门滩、西客站及小西湖等轨道交通沿线商业项目,在“地铁实力”和“地铁速度”的共同加持下,兰州轨道交通沿线26万平方米商业业态已见雏形,30万平方米轨道·城市曙光“零换乘”住宅项目已开盘销售,商业综合体和住宅的有机结合,不仅完善了区域内的配套和城市化布局,也引领着兰州宜居宜业城市环境的进阶。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下的轨道商业蓝图已绘,叠加轨道红利持续释放,充分实现了资源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的良性互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图

串联商圈 赋能城市新发展

市民在地铁商圈纳凉

地铁出行为市民提供便利

夜幕下的中天健广场

地铁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2019年6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开启了“地铁时代”,“地铁经济”应运而生。随着地铁1、2号线的开通,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为沿线商家带来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把城市四处的大小商圈比喻为“城市器官”,地铁则像一条条贯穿其中的“动脉”。便利的地铁交通在消费者和商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市民提供便利舒适购物体验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客流加速了城市间各大商圈的融合发展。地铁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商业网,让兰州市商业网点得以链接,商业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地铁经济为城市生活注入新活力

提起早期的城关商圈,很多“老兰州”会一下子说出东方红广场、南关十字、东部市场、西关十字、铁路局等地。其中,作为兰州重要地标的东方红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兰州人对其有着特殊的情怀。曾几何时,去东方红广场喂鸽子,或是吃一次波哥心的快餐,是那时很多小孩的期待。如今,以鸿运金茂、农民巷饮食一条街、北京华联、国芳百货及其广场地下商业街等项目为核心的东方红广场区,已发展成为兰州城东的商业核心区,吸引着无数消费者。

在东方红广场商圈,万象城的启幕点亮了兰州消费的新坐标。它不仅提升了东方红广场商圈的档次,也提升了兰州整体的购物中心品牌级次,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由于这里与兰州地铁1号线无缝对接,市民无须离开地铁站便可直接进入商业区。大体量的商业项目,加上地铁的加持,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大量客流的导入,形成了一个辐射力强劲的商业集聚中心,使之快速成为兰州消费力聚集的阵地,更是都市潮人的汇集地。

“地铁作为城市的‘地下动脉’,用速度重新定义了时间,同时也驱动着城市的经济活力。无论是商圈还是景点,地铁通达的地方都有着源源不断的客流。地铁经济加强了市区各区和地产板块间的交流,弥补了交通受限的不足,各板块之间实现高效互动和交流。地铁经济的到来,围绕地铁站点形成新的经济圈和住宅圈,这些都为商业板块增添了活力。同时,带动城关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铁路站点一东一西两个,在没有地铁的时代,游客想快速到达城关区核心商圈消费或是去景点游玩都不方便,地铁则大幅缩短了出行的时间成本。”长期从事房地产工作的章绍君告诉记者。

地铁为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能量,两条地铁线在东方红商圈交会,打破了地域限制,同时也为市民生活注入了新活力。“地铁缩短了我每日上班下班的通勤时间,节省出的大把时间,带给我实实在在的满足感。闲暇时喜欢和朋友在万象城附近小聚,明显感觉到自东方红广场经过提升改造后,地下空间增加了,广场的地面、绿植、景观照明都提升改造了,在这里拍照打卡很出片。前几天坐地铁在万象城一家网红餐饮店吃饭,还和闺蜜逛了兰州芳巷,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很吸睛,也很有城市的烟火气。”家住西站十字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地铁不但扩大了生活的半径,而且地铁出入口沿线的市容市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觉整个城市都变美了。

地铁重塑商圈经济 “拉点成圈”蕴含无限商机

一直以来,城关商圈被誉为兰州城市的会客厅。除东方红广场商圈外,集亚欧商厦、西单商场、张掖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货及周边商城商场于一体的西关商圈,因其靠近中山桥、白塔山等风景区,已成为兰州人和外地来兰游客最常去的打卡地之一。兰州地铁1号线西关站无缝接驳公交枢纽站,更是增加了通达的便利性。南关商圈以百安为中心,辐射庆阳路一直延伸到永昌路,国芳G99 park购物中心带来多维立体新生态购物店模式,它所主打“潮”“味”“趣”“活”四大主题街区,受到了时下潮流一族的青睐。东部商圈中,东部批发市场、瑞德摩尔、王府井百货是主力军,这里有着西北最大的服饰类专业批发市场,在全省乃至西北服饰批发领域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润发、欣大百货落地雁滩后,丰富了周边居民的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此后随着万达广场、居然之家、名城广场相继落户,雁滩商圈开始崭露头角。

兰州进入地铁线时代后,公交线与之实现有效接驳,城关商圈重要的商业板块间实现了串联,增强了主城区的消费凝聚力。 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信心。今年盛夏,兰州的旅游火热“出圈”,各地游客汇聚于此,享受着城市的清凉,感受这里特有的文化和氛围。来自重庆的游客王萌告诉记者,兰州吸引她的不止有牛肉面,还有兰州本土民谣。在兰期间,她和朋友在位于庆阳路的民谣酒吧体验了兰州民谣的魅力,感觉很棒。由于酒店订在地铁周围,出行也很便捷。酒吧负责人蒙谅告诉记者,“兰州凝聚了全国各地热爱民谣的小伙伴,大家在这里以民谣为纽带,喜欢围坐在一起静静感受时间流淌的松弛感。地铁交通为客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也为店里的生意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地铁就商圈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重塑了商圈经济,拉点成圈。”章绍君告诉记者,地铁把原来点状的商场串联成了商圈,增加了商圈活力。同时,由于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大量人员实现了跨区流动,有效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经济,对地铁周边商户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增加了城市的烟火气。

“在地铁线1号线和2号线的加持下,兰州城关商圈在不断地实现优化升级。未来较长时期,这片区域重点商圈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一定要顺应兰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大兰州都市圈建设目标要求,抢抓强省会行动机遇、锚定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创新突破、立足区位优势实现差异化联动发展。”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兰——西城市群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省会的核心地段,城关区商圈的发展要高起点做好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以地上地下实体商圈提档升级为依托,以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引导各类商贸服务主体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其成为向外界展现兰州城市发展魅力的最佳窗口。

地铁赋能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夏夜的中天健广场,微风吹散了白日的燥热,漫步在开放的街区之上,人们在闲适的氛围里消解着暑气,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喷起五颜六色的水雾,给原本寂静的夏夜增添了绚烂的色彩。空气里飘散着美食香气,挑动着来往行人的味蕾。

“我是从西关坐地铁过来的,今晚和大学同学们聚会,我们先逛街后吃饭,地铁拉近了我和朋友们间的距离。”在中天健准备就餐的张轩笑着说,过去晚上散步都在家附近,现在走到地铁站,就能来一个说走就走的聚会。

老街秤盘麻辣烫老板黄利彬告诉记者,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消费者出行提供了便利,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吃喝玩乐逛。在采访中,不少经营户认为,城市有了地铁而烟火气浓厚,不受天气、交通、城建等外界因素干扰,进一步扩大了客群覆盖范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以往的西站商圈,人群的汇集地主要是西太华商厦、黄金大厦以及建兰路商业步行街,这里的人群相对密集,但是消费方式以及场所较为滞后。得益于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兰州人的通勤变得更方便,兰州中心、兰州中天健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运后,西站商圈的现状被颠覆式改变。高端购物消费商场、高档酒店和写字楼、LOFT公寓代替了以往的百货大楼,一家挨一家的品牌门店成为人们消费的主阵地。

在位于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的万达茂乐可龙神奇动物城里,各式灯组齐齐点亮,灯光、雾森、萌宠、互动表演、沉浸变装……自然生态与数字光影融为一体,整个动物城营造出奇幻浪漫之境。“以前遛娃主要集中在南关、西关那边,我是第一次带孩子在这里玩。如果没有地铁,这么远的路还要领孩子,我早就放弃了。”3岁的依依正在爸爸王伟的陪伴下捞鱼,家住城关区酒泉路的王伟告诉记者:“今天路上只花了40分钟,坐地铁的确快多了,而且地铁出口就是商业广场,不用担心车没地方停。以后肯定要经常过来玩的。”

一条核心动脉,串联起一座城市发展的黄金中轴,也是集合兰州趣玩景点的集合线,不仅便捷了市民的通勤,也打通了消费线、旅游线、文化线。

夜色降临,中山桥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来自河南的游客潇潇告诉记者,“在兰州旅游的这几天,出行方式优选地铁,支付宝扫码即可进站,在兰州西站和西关都设有站点,不论是去省博还是中山桥都很方便。不用担心路上堵车,地铁凉快很多,速度很快。夜间游玩我们也更倾向于地铁出行,晚上11点多还能坐地铁,乘坐体验很好。”

从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始,兰州就将千年陇原文化镶嵌于地铁站内,丝路文明、羲皇故里、飞天故乡、壮美草原、天下雄关、马踏飞燕在这里汇聚,多种风格的文化墙形成了甘肃版的《山河图》。大理石浮雕展现的武威,陶瓷贴面工艺展现的神奇酒泉、铜板浮雕的兰州八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打卡。

如今在兰州,地铁已不只是一种交通方式,它带动了这座城市不断释放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如同流淌在城市中的血脉,聚集着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地铁为中心,串联构筑起一座城市的“价值动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郑丽君 文/图

忙并快乐 我与地铁有故事

地铁指挥大厅 李昕 摄

工作中的赵应清 李昕 摄

高志和正在操作自助服务机 李昕 摄

市民丁先生讲述地铁故事 薛晓霞 摄

建设中的轨道交通 李昕 摄

兰州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开建到运营,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本版通过对建设者、运营服务人员、乘客等多方面的采访,让当事人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和兰州轨道交通的故事,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兰州轨道交通,并对兰州交通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携手共进,以强交通有力支撑强省会行动。

坚守岗位 细致工作 为家乡的改变而努力

6时30分,启用多点发车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其中一列首班车如同往常一样在西关十字驶出。此时此刻,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19座车站、2号线9座车站的工作人员已完成列车始发前的所有工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最饱满的精神、最热情的笑脸迎接每一位乘客的到来。在他们的肩上,担负着兰州地铁正常运行的责任,担负着保护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2017年,在宁波地铁工作的高吉和听说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即将运营,并正在招聘,便当即决定辞职回家乡工作。“作为一名甘肃人,家乡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让我倍感自豪,我希望为家乡的地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吉和说,在宁波地铁,他从一名普通站务员起步,到值班员,再到值班站长等多条线路和岗位工作过,积累了大量的地铁站点管理和服务经验,因此,在得到兰州地铁招聘信息后,他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回到家乡,并通过几年的工作,先后担任了西站十字和西关十字站的站长。

“刚应聘到兰州轨道交通工作时,我每天都需要从火车站乘坐102路公交车前往陈官营参加集中培训,每天往返在路上的通勤就得三四个小时。如今,随着两条地铁线路的相继投运,无论去哪都方便了很多。”回忆起在兰州几年的工作经历,高吉和感慨道:“虽然兰州不如宁波发达,但近年来兰州的高速发展和宜人的生活环境已引来了众多关注,特别是今年夏季,火爆的旅游为兰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兰州对外服务窗口的一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改变而努力,坚守岗位、细致工作,为乘客提供更优质、更到位的服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地铁串联起市民获得感

“地铁开通了真的太方便了。在没有地铁的时候,想从安宁区去七里河区或者城关区,由于交通拥堵,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交车,时间都是不可控的。在1号线开始运营之后,我就可以在固定时间点出门,固定的时间点坐地铁前往。并且地铁不受环境和天气的影响,不管刮风下雨都不用担心地铁会像公交一样晚点了。”家住安宁区的居民李晓玲告诉记者。

在安宁区像李晓玲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对于很多安宁居民来说,地铁不仅将他们从低效率的出行中解放出来,使得出行、逛街更加便利,更是让大家拥有了去感受城市繁华的机会。

曾经,安宁区更多的是传统百货商业及街区商业,消费场景难以匹配周边活跃的消费需求。随着兰州地铁1号线的正式运营,让商业向城市以西的方向逐步转移。随着中海环宇城、吾悦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业运营,填补了安宁大体量商业综合体的空白。

“还记得以前和朋友们聚会,都得辗转去七里河区或者城关区,当时就盼望着有一天能不用四处奔波。”李晓玲女士说:“现在安宁通了地铁,交通更便捷了,也有了商业综合体,更加繁荣了,城关的朋友也会选择来安宁聚会。可以说,地铁串联起了我们的幸福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

高效出行增添生活幸福感

交通是城市形象名片,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地铁的开通打破了地域限制,也开启了兰州人生活的新方式。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地铁1号线开通的时间是2019年6月23日,从开通这一天起,我便体会到生活半径的延伸和高效出行所带来的幸福感。”市民丁先生感慨地说,“当你真切感受到所生活的城市,因交通的提升和改变带来的这份幸福感时,恰恰也是这座城市的强大之处。”

市民丁先生家住雁滩欣欣茗园,单位远在七里河区兰州公交集团附近。每天上下班通勤的距离超过10公里。据他讲述,地铁开通前,开车去单位,最闹心的一次经历是从家到单位,十多公里路足足用时一个半小时。如遇限号,选择在鱼池口乘坐公交106路,当天运气好,不堵车,也要一小时才能到单位,若遇雨雪天或交通堵塞,来回通勤时间超过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因此,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就成了丁先生雷打不动坚持的时间点。

“地铁开通后明显感觉到自主时间更多了。现在早上8时10分和女儿苒苒出门,在张苏滩乘坐2号线到东方红广场,对面乘坐1号线到省政府站送女儿去南关十字的幼儿园都不觉得距离远了。”丁先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选择地铁上班送孩子后,出行成本每月至少节省400多元。如今,冬暖夏凉,乘坐舒适的地铁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晓霞

专啃“硬骨头”铁军再显当年雄风

2014年4月11日深夜,兰州轨道交通正式开建仅十余天时间。刚刚回到陕西老家的赵随义就接到电话,需要他赶赴兰州,担任东方红广场项目部的项目书记。次日一早,赵随义便赶赴工地,开启了他与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故事。

对于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负责的东方红广场站施工项目,很多人早已通过各种媒介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果你没有真正进入到施工现场,很难想象到这项工程是如此浩大和艰难。在施工中,摆在项目部工程人员面前的就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红砂岩。对于这样的地质结构,连德国专家都连连摇头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施工项目团队坚定的认为,施工中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只是需要更多的办法和精湛的工艺来解决。

于是,项目部及时向总公司协调,抽调精兵强将,并与兰州理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组成以党员和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项目攻关小组,针对红砂层地质遇水成泥、具有流塑性、易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特点和难题,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论证,通过基坑外深井降水和止水帷幕阻水、基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等创新工艺,成功攻克这一难题,使东方红广场站最终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对于一次又一次的奋战经历,赵随义虽然描述得很平淡,但心中仍有些激动。他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只有经历过艰辛和奋斗的青春,才值得回忆,才能感受到幸福的不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

当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兰州轨道交通乘务中心的电客车司机赵应清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一个班次需在黑暗的隧道中运行超过6小时,进站、对标、停车、开门、关门、确认,动车这些标准动作每天需要重复1000多次,从开始驾驶地铁列车,这些操作赵应清已经熟稔于心。电客车司机的工作不似平常人想象的那样简单,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铺垫,平时司机师傅们都会花很多时间钻研业务、规章制度,将应急处置能力烂熟于心。“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趟列车的安全准点,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赵应清说。

这个被旁人视作“枯燥无味”的工作,赵应清和同事们却始终一丝不苟,并一如既往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只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好,那肯定是不平凡的。作为青年,我们的底色就应该是奋斗、是挑战,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这虽然是个平凡的岗位,但是责任重大,把乘客安全准点的送达终点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赵应清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安全准点地把一车又一车乘客送到目的地,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从2018年就开始参与轨道交通1号线联调联试工作的赵应清如今已是兰州轨道交通的一名“老兵”,并先后获得多项公司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认为,荣誉的获得只是说明过去的成绩,未来,还有更多的使命需要完成,作为青年员工,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用勇敢和担当履行新青年的义务,贡献出新青年的新生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记者手记

亲历地铁人的十二时辰

从2014年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建到2023年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试运营。九年的时间,兰州地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双线。而我,也见证了“地下长龙”的来之不易,目睹了从第一根围护桩浇筑到车站封顶,从盾构机安装始发到穿黄成功后出井的全过程,步行穿越了轨道交通的每一条隧道,亲历了地铁人为守护出行平安“连轴转”的十二时辰。

如果说建设者将运行的地铁当作自己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作品,那么,我愿成为这幅作品的点滴记录者,也愿成为兰州城市交通发展的见证者。

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前,市轨道公司专门邀请了参建单位的一线员工乘车体验。依稀记得,在试乘当日,不少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汉子们都难掩心中的激动,甚至有人红了眼,流了泪。还记得,在47米深的穿黄隧道下一位目光坚毅的耄耋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正在创造历史”。

相较于其他发达城市,兰州地铁来得似乎有些晚,很多参建者已不止一次参与过其他城市的地铁项目。然而,这座黄河之滨的地铁建设难度无疑给他们烙下了深深的记忆,这座美丽的城市和热情的市民让他们更加值得留恋和回味。

散碎的鹅卵石、破碎的盾构刀头是城市交通发展来之不易的印记。日渐深刻的皱纹、布满老茧的双手是轨道人的功勋。往事已过,前路悠远,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城市立体路网将变的四通八达,越走越宽,我们的城市也将变的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乌克兰国防部长与德国财政部长举行会谈
  • 29个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河北省省医保目录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大赚逾10亿 科大讯飞董事长欲套现还款
  • 莱音珠宝铂金多少钱一克(2023年08月14日)参考价格
  • FxPro汇评: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看起来将出现回调,但标普500指数(S&P 500)目前仍在坚守
  • 雅艺科技(301113)龙虎榜数据(08-16)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