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王依妮 编辑 赵静
总决赛落下帷幕后,临海白水洋“村BA”还在继续绽放新的生命力——
(资料图片)
村里的篮球场从未沉寂。“来不及赛后恢复,几乎每天都有爱好者在农村球场切磋球技,从早到晚,只要有人打,就有人驻足观看。”镇篮球协会副秘书长蔡双龙说。
乡亲街坊共叙乡情的“多巴胺”从赛事传导至生活。“篮球赛替代了过去喝酒打牌的旧俗。许多球场上产生的‘球规’还成为了‘村规’的有效补充,在没有正式比赛的日子里,村民同样践行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镇党委委员赵平波说。
这个“老牌”赛事升级为“全域通办”活动。今年,该镇7年的坚持点燃了全城兴办“村BA”的热情,临海全市19个镇(街道)实现了乡村篮球赛全覆盖。
那么,没有一流的设备,没有高大上的场馆,没有星光熠熠的专业选手,白水洋“村BA”,为何能办得风生水起?其历久弥新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长青密码”?
更适合白水洋“体质”的球赛
“二十多年前,在我刚工作的时候,镇里的年轻人就热爱打球,但条件很差。当时,除了镇上的中学,全镇几乎所有球场都是黄泥地配木板篮球架,非常简陋,并且建有球场的村也极少。”白水洋篮球协会秘书长洪昌波回忆。
在白水洋,篮球活动场地的演变极具特色。
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公楼旁的一处水泥地上,依稀的白线可以窥探出曾经的热闹与喧嚣。
2000年前后,公司总经理胡军飞跑到黄岩院桥,花1万元买入一对篮球架,在厂区建起篮球场。“因为球场免费对外开放,又挺像模像样,每天下午,都有周边居民过来打球。”胡军飞说,当时,他也常常加入其中,和村民的相处非常融洽。厂里时常响起的打球声、哨声、喝彩声,已然成为周边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7年,因为该镇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胡军飞、洪昌波、朱海欧、王英杰等人组织发起白水洋篮球协会,开始策划能让群众广泛参与的“村字号”赛事。
为了能更好的把“村BA”送到群众身边,将比赛办的红火,早年,协会班子还曾连夜往返丽水等地摸索方向。
据了解,当时,外界很多较为成功的基层联赛,本质上还是由企业主导,出钱出力聘请总教练、培育球员库的,优秀的球员在争抢间产生流动,球员很难在比赛中寻求归属感。
而举办白水洋“村BA”的初衷,是以村集体和广大村民为主导,让其成为此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
“没法咨询经验。我们一致认为,要守住‘乡土气’,一开始搞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老百姓喜欢,我们可以从无到有慢慢总结。”镇篮协副会长王英杰说。
朴素的想法牵出了白水洋“村BA”的“铁律”:赛事组织方严格限制参赛球员的“血统”,只允许本镇居民参赛,各村可联合组队,但以该镇最大村农业人口数为限,严禁招募“外援”“枪手”。
赛事第一年,因“认识的人不多,又有区域性局限”,镇篮协的工作人员通过QQ群小规模宣传活动,吸引10支队伍参赛。
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汗洒球场的草根球员们,激起了村民内心深处的精神共鸣,人们喜爱它自下而上生长的活力,让沉寂的乡村一次次沸腾。在球员和村民之间,以乡情为纽带,“走亲戚”式的关心和关注超出预期,形成了“一人参赛、全家动员、全村关注”的“白水洋现象”。
据了解,首届“村BA”,建在斋坦村两座民房中间的球场围满了人,观众之间互相甚至都叫得上名字,赛事组租来的50把长凳座无虚席,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自带竹椅观赛。2018年夏天,在该镇主要领导亲自站台的基础上,白水洋“村BA”还获得时任省篮球协会主席楼国华的力挺,点名该镇队伍参加省“乡村振兴杯”篮球赛。
“娘家人”的“扎根”精神
“一口气拍了二十一个晚上,累的不行了。”8月7日凌晨,何丽萍感慨,比赛期间,每天都提前往比赛场地赶,一连拍上四五个小时,一般在晚上12时前后“收工”,开幕式当天,到家已是凌晨一点,等她从相机里导完精彩镜头,天已经亮了。
何丽萍是白水洋人,今年60岁,退休后,她买下两台专业相机,从零开始学摄影。扎根本地的风土人情,她的摄影作品80%都跟白水洋有关。因为拍得好,本届“村BA”前夕,镇里的一家企业找到何丽萍,开出了1.2万元的月薪,邀请她为公司网站拍产品样品。但为了不耽误白水洋“村BA”期间的“志愿服务”,何丽萍拒绝了。
“白水洋是运动休闲小镇,体育赛事很多,跟拍百公里毅行、桃花源马拉松都是在白天,只需考虑体力是否充足。但篮球赛基本都在晚上,光线不均匀,动作变化速度快,为了不干扰运动员视线,也不能使用闪光灯,拍起来难上加难。”何丽萍说,好在年轻时自己也打篮球,知晓比赛选手的大多数动作及跑位是可预见的,拍了七年后,越来越适应比赛瞬间的抓取。
2019年白水洋“村BA” 何丽萍 摄
在白水洋,像何丽萍这样,无偿拍摄“村BA”,并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宣传传播的摄影师有多位。在“野生”的篮球场上,他们蹲守不同点位,有人负责拍下关键的进球时刻,有人专注在特殊节点捕捉观众的反应,有人力求抢下啦啦队的全情欢呼。
因为“村BA”,更多“娘家人”萌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白水洋这片土地上弘扬奉献、互助的正能量,凝聚成芒——
比赛期间,球场挤满了球迷,尽管一座难求,但抢座起争执的事却鲜有发生,球迷就算只能透过栏杆看到篮球场的一角,同样甘之如饴;
比赛期间,周边的农家菜馆,在赛场边拉起的回馈横幅:“凡球员用餐,一律八折!”;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为赛事出谋划策,很多还担任了本村球队的领队、教练;
白水洋女篮曾获得临海市十连冠,两次获省比赛一等奖,队员暑假回到家乡,成为“村BA”技术台的主力军;
赛场上每一支球队的球衣背后,都有村贤的支持。嘉润房产、白云房产、爱康医疗器械、家联科技等乡贤企业,接力冠名赞助家乡赛事……
近年来,考虑到年龄和体力问题,也为了让乡村活动的记录者后继有人,何丽萍尽心尽力地带徒弟,希望为白水洋“村BA”留下更多见证。
体育之动人源于纯粹。作为我市最早发起“村BA”的小镇,七年间,这个小镇所有人都在为“村BA”的火热辛勤付出,他们既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
七八月份之于白水洋,向来是欢乐、轻松、团聚的代名词。当地老百姓备受重视的杨梅产销旺季过去,伴随着在外求学的少年们归来,健康文明的休闲互动是绕不开的需求。
“‘村BA’正是根植于这些传统。其‘破土飘香’的背后,是乡村对体育的需求与期盼,是体育对乡村的吸引和助力。”白水洋镇党委书记程卫国说,“村BA”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体验感强化归属感、获得感,打开了乡村繁荣发展的历史另一扇窗。从中,能窥见一个个村庄的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各球队的球员特别是领队,在赛事中展现了个人才能,获得了村民认同,很多因此加入预备党员队伍,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后备军”。
2020年,该镇双楼村建成了新球场。这座场地开阔、灯光明亮的下沉式室外篮球场铺上红绿相间的塑胶,四面均设5级台阶,全场共可容纳2000多人观赛,看台底部空间设有淋浴间、更衣室,球场隔壁曾是一所乡村驾校,被重新利用,可供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和观赛的村民停车。
一时间,这座专业、安全、便捷的球场被视作白水洋镇篮球赛事的“黄金主场”,在全镇引起轰动。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球场的场地建设共投资70万元,其中近50万元由双楼村村集体资金支出。建设土地同样由村集体统一征迁,申请农转用。
“大家喜欢篮球,东道主的身份给足了村民面子。”双楼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学友告诉记者,只为满足大众的需求,尽快提供最好最专业的场地供大家一展身手。从规划起,村民出力出工,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让它一点点变成现在的模样。球场建成后,本村的干部群众都十分高兴,奔走相告。
办“村BA”,白水洋是专业的,除了专业的球场,还有愈加专业的玩法。
“如今,白水洋镇的篮球氛围很好,很多村子都有了自己的篮球场,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跑很远的路去打球。为了让‘村BA’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在保证赛事‘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我们还邀请裁判界‘大咖’现场执裁,让比赛更具专业水准。每年‘村BA’赛事结束,大家都会坐下来开会复盘,力求下一年办得更好。”赵平波说。
此外,白水洋“村BA”从去年开始实行甲乙分级制,同级队伍之间水平相对均衡,打消了新队伍不敢参赛的顾虑,增加了球队黑马一路从乙级晋升甲级甚至冲进决赛的可看性。本次比赛的亚军队伍,就是从乙级升上来的新秀。
今年,该镇还开创了球员注册制,由协会联合派出所验证球员身份,同时利用球员资格严格约束不文明行为,确保良性、健康的竞争文化,成为了更好的乡村“火种”。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